40歲吳先生得了蕁麻疹至少2年了,原本一年只有2個月期間發作,吃抗組織胺就改善,但最近變成每天發作,需要每天服用抗組織胺,雖然皮膚不會癢,但仍然會不定時全身泛紅腫起。
吳先生後來到了中醫門診服用祛風清熱止癢的中藥,在中醫師的指導下將抗組織胺減少服用頻率,從每2-3天吃一顆減成7天吃一顆。一開始3-5天就會全身大發作一次,但隨著耐心的服用中藥2個月之後,發作的部位減少,並且搔癢程度也減低。同時原本皮膚發作時會停留約1-2小時的紅腫,也減成大約15分鐘就消退。現在抗組織胺可以兩周不吃也沒有再發生紅腫發癢,只有偶而極輕微的搔癢感而已。
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病,也是俗稱的「起清膜」,發作時皮膚會隆起紅色的腫塊,大小不一定,可能像蚊子包,也可能大到10cm隆起斑塊。發作位置不固定,全身皮膚都可能發生;消退時間也因狀況而異,10幾分鐘到數小時都可能。

蕁麻疹是因為過敏原進入身體後,與免疫球蛋白IgE結合,刺激肥大細胞釋出組織胺。組織胺進一步引起血管擴張、組織腫脹、皮膚癢。急性蕁麻疹數小時或數天內會復原。可能病因:
- 藥物
- 食物(蝦、蟹、酒、堅果花生、奶蛋)
- 感染(病毒、細菌…)
- 昆蟲接觸叮咬
- 特定過敏原(塵螨、花粉、貓狗毛髮、髒空氣…)
而慢性蕁麻疹是指超過6周以上仍反覆發作,此時反而不易找到病因。常見的誘發因子有壓迫、碰觸引發皮膚紅腫(俗稱的「皮膚劃痕症」);冷熱刺激(吹風、洗熱水澡、流汗、日曬)。有的患者還會因為失眠、壓力、緊張而使症狀加重。
中醫認為,蕁麻疹和風、寒、濕、熱有關,因為飲食不節制、或者情緒焦慮、壓力大誘發。運用祛風、散寒、除溼、清熱…..等藥物,才能達到改善體質、治標也治本的效果。
蕁麻疹患者要特別注重平日飲食,不宜吃重鹹、重甜、辛辣、油膩的食物,尤其大量的零食、甜品蛋糕、含糖飲料、炸雞、烤肉、花生、堅果…..等,都會讓蕁麻疹反覆發作。除了要小心別吃到地雷食物以外,規律的作息、避免熬夜、自我壓力排解都是減少蕁麻疹發作的要素。多管齊下,才能讓蕁麻疹斷根不再發作。